查看原文
其他

市场是守不住的,不进则退 ——专访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李卫民

孙思磊 尚勤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从兴业银行转战福建农信,李卫民更能知道农信的短板,也更能看到其他人撬不动的农信优势。“要做别人做不了的市场,要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村要素市场,要像排雷一样排除一些定时炸弹,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李卫民谈到福建农信的改革发展,心里有一盘大棋
文/本刊记者 孙思磊 尚勤

有着30多年的银行从业经历,从银行最基层稳扎稳打、一路而上,一直做到股份制大行的副行长,在全国省联社“一把手”的简历中,李卫民确实算得上屈指可数的“老银行”人。

2020年4月,原为兴业银行副行长的李卫民接到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纸任命,执掌福建农信,任职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福建省农信系统深化改革、省联社成立十五周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能够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投身到福建农信系统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有挑战,也有鞭策……”4月24日,在福建省联社社员大会上,李卫民道出了自己内心的压力与挑战、责任与希冀。

既然重任在肩,必然奋力前行。

于变局中找准农信金融坐标


初到福建农信,李卫民深刻感受到股份制银行与农信系统大不相同。“体制机制有很大差别,市场定位、主营业务、风控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也大有不同……”从兴业银行到福建农信的转变对李卫民来说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如饥似渴攻下一门新课程的新鲜感与挑战感让他压力山大又充满动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刨根究底的“望闻问切”就开不出良方妙药。

带着问题与思考,李卫民出发了……

从4月到9月,李卫民调研走访了福建辖内的25家行社及村镇银行,从高风险行社到“领头雁”行社,从贫困山区网点到城区农商银行,从一线员工到行社高管,从政府部门到小微民企,李卫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细节。他频繁拜访省农业厅、省供销社、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深挖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寻求合作机会。问题有哪些?风险在哪里?业务结构如何调?客群老龄化如何解?科技系统如何再完善?……李卫民坐在去调研的车上时在思考,在食堂吃饭时也不忘和部门负责人探讨。李卫民坦言,到任以来他听到基层反映上来的不少问题,同时也感受到福建农信人对自己深深的期待。

不能让期待成为等待。

李卫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福建农信的坐标定向。“目前福建农信有67家行社,三分之一的行社长期‘做小做散做土’,不良率在1%以下;三分之一的行社片面追求规模,垒大户、傍大款,普遍不良较多,个别超过3%;剩下三分之一的行社两边都做,但效益始终平平。”李卫民对福建农信系统的经营数据、风险数据、客户数据等了如执掌,他说:“支农支小是福建农信安身立命之本。这是初心,无论走到哪里,走到多远的未来都要守住初心,才能赢得市场。”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福建省联社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来,福建农信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16倍、12倍、10倍、68倍,已经居于全国农信系统第一梯队,可以说实现了第一步“量变”。但面对新时期新常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将再次考验着福建农信人的智慧。

李卫民认为,回顾前十五年的经验,成功关键因素在于“顺势而为,坚守定位”,福建农信未来仍要坚持这一经验,将自身发展战略融入宏观经济与政治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和发力点,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再次搭上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

前事可鉴,后者可追。90多年的红色农信发展史让福建农信传承和保留了诸多优势。李卫民强调,既要巩固优势,念好旧经;也要提前布局,谋划新篇。他要求福建农信系统认真对照各行社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盈利模式,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住已有的经营优势,包括: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大政方针,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与渠道优势(省内客户基数大、渠道密,现有网点1900多个、普惠金融便民点1.3万个),坚持支农支小特色化经营,保持客户“基本盘”、农村“主阵地”;而面对未来,福建农信必须着力增强专业本领,利用市场化改革的巨大空间,充分挖掘农村土地入市、劳动力自由流动等改革红利,提前做好战略布局,配套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找到新的发力点。

在采访中,李卫民书记多次提到农信系统与股份行的不同。“不能用大行思维、总行思维来管农信社、农商行,不仅基层行社要找准金融坐标,省联社也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李卫民如是说。

在省联社层面,李卫民认为,要大力推进职能转型,强化服务、协调、指导职能,对外加强沟通协调、对内加强互动协调、对下加强服务指导,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服务职能,始终做到服务基层,塑造“简单、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并做实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根据县域、城区、山区、沿海等不同类型行社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激发经营活力。

在基层行社层面,李卫民经过走访调研后提出,农信机构要对标对表,为基层网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指导;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客户的质量和体验,树立“一切服务以客户体验好不好为标准”的导向,为客户提供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要结合“掌上银行”等金融科技平台,进一步做深做实“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通过继续做熟人的业务、熟悉的业务,将“金融助理驻村(社区)”“整村授信”“多社融合”打造成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让客户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不让老实人吃亏,也要对历史负责


9月,榕城福州秋雨淅沥,我们见到李卫民书记时,他刚从基层调研回来。“当年朱镕基总理先后到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深入调研,亲自召开改革座谈会交流探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来才有了农信社深化改革的15号文。调研要能解决问题、改革要能化解风险,这才是关键的关键。”李卫民在履新五个多月后,言语间俨然已经有了淡定从容的底气。

底气从哪里来?

李卫民认为,福建农信当前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是:变局下的转型难题、公司治理难题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风险防控难题。如何破题?如何找到最优解?李卫民根据福建农信实际提出了“三个结合”,即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将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微观战略有机结合、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为福建农信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指明了方向。

如何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这个近年来人人都在“老生常谈”的话题,李卫民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李卫民书记认为,鉴于农信系统二级法人体制机制的特殊性,各级党组织在承上启下、构建企业筋骨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必须牢牢把握好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顾大局”对上级党委负责,也要“担责任”对广大客户、员工和股东负责。“管理的关键不是一味强调权力,而是要注重有效性,而把握好有效性必须对症下药、一针见血。”李卫民认真分析近年来各农信机构在抓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方面存在的政策传导“上热中冷下无”及公司治理不完善两类问题,郑重强调党委作用弱化、监督约束不足、“三会一层”运作及股权管理不规范等7大表现形式,毫不客气地指出个别行社指令式、家长式的管理以及“追小不追大、追下不追上”现象。

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融合得好,可以形成强大合力;一旦脱节,就是一盘散沙。”李卫民提出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四大举措,即强化党委核心作用、做实“三会一层”职责、严肃纪律约束、改进工作作风。

“全系统67家行社要整合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系统,各行社党委是关键环节。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同步谋划、和谐统一,推动党委成员进入“三会一层”,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落实好党委研究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始终将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挺在前面。同时,要建立市场化、公司化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引导各行社主动自觉地落实省联社党委制定的经营战略。我们已经要求各部门加快整改落实,按照轻重缓急,拿出调整方案。”

“说到监督约束机制,也要充分融合党委和公司两个层面的力量,出重拳、亮利剑、抓典型、治顽疾。要结合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纪委监督力量,同时健全党委巡视巡察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刚性问责、一案双查、上追两级、机构人员双罚等要求。”

“改进作风问题必须要找出根源。我们要列出负面问题清单,建立销号机制,用刮骨疗伤的精神戒除大机关病,在省联社层面推动流程梳理,减少多头管理、无效管理,让基层诉求有人管、管到底、管得好;在行社层面要大力推动制度减负,为基层松绑。但减负不等于放松管理,其目标是希望能帮助各行社释放、激发基层一线的生产力,形成省联社与基层行社之间的良性互动。”

李卫民侃侃而谈,逻辑清晰、一语中的的言谈里是多年从业、务实调研的严谨和理性。

“坚持将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微观战略有机结合就是两句话‘居安思危’‘化危为机’。”李卫民简单明了地总结道。在他看来,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农信机构绝不能因为看不懂形势,就选择做一只埋头的鸵鸟。而是应该加强学习、居安思危,清醒认识到外部形势的剧烈变化对银行经营、农信发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同时,更要着重分析自身的短板和瓶颈,利用省联社“大脑”解读各类金融扶持、改革发展政策,做好形势分析、影响评估、压力测试,及时看到危机、找准差距、认清定位、挖掘机遇。“只有改革激发的活力才是空前强大的。”李卫民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增强本领、化危为机,为农信提供全新的业务场景、发展空间。

风控可以说是李卫民的老本行,他分管兴业银行风险管理多年,始终强调风险管理要与业务发展相融合。如何坚持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李卫民强调核心就在“平衡”二字。结合福建农信的情况,他提出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守住初心,坚持支农支小的“老本行”定位,二是要守住底线,稳住资产质量,严防流动性风险、同业投资风险、集中度风险,重点突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建立智能风控平台,做到“有预警、有预判、有预案”,守住合规经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要推动化险创新,通过央行化险资金、体制改革机遇、引入外部资本等多种方式完成化险摘帽任务,保护员工等弱势群体利益。

“在转型发展、改革化险的路上,必须在根子上祛除痼疾病灶,我们既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更要做实责任,为历史负责,为福建农信负责,保障农信事业长久平稳发展。”李卫民的话意味深长。

从内打破的动力与勇气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从兴业银行转战福建农信,李卫民更能知道农信的短板,也更能看到其他人撬不动的农信优势。“要做别人做不了的市场,要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村要素市场,要像排雷一样排除一些定时炸弹,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李卫民谈到福建农信的改革发展,心里有一盘大棋。

别人复制不了的优势才是真优势。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李卫民的深入调研让他看到了农信“深”与“活”的优势。他强调,福建农信机构要保持既有的市场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重点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循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实施创新突破,一方面结合福建农林牧渔产业的金融需求,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一方面要依托农信系统已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整合搭建起福建农村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农信系统真正成为双循环格局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形成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优势,树立福建农信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心有“底数”的创新才是真创新。“创新不可盲目,要摸清自身家底,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心有‘底数’,才能找准创新的路子,找对创新的方法,提高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创新能力。”李卫民更愿意看到所有福建农信人充满了“真创新”的能力。他表示,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提高客户黏性,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要找准自身短板,善于“草船借箭”,用好用足政策,把农村沉睡的资源唤醒并整合,以农信撬动、盘活“三农”大地上的各类市场要素。他还特别强调一点,始终坚持创新必须提升专业能力,才能更加敏锐地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农业农村发展政策、金融改革和监管的动向,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方向和产品服务。他要求福建农信要勇于刀口向内、持续自我革新,尤其是在体制机制、金融科技的创新上,要拓宽视野,大胆尝试,力求在“别人触及不到”的市场上做文章,在“别人做不了”的产品上做文章,在“别人服务不到”的地方上做文章,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推动新时期、新常态下福建农信高质量转型发展。

跟得上时代的风控才能真防险。从福建农信这几年的经营情况来看,总体风险管控良好,不良率始终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但李卫民认为,反思福建农信的风险项目成因和不良处置效果,仍有很多功课要补,然而要突破这些风控瓶颈,靠传统的加人加流程、严防死守是守不住的。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风险管控的目标不是单纯地“踩刹车”来实现“零”风险,而是要发挥风险管理“润滑剂”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业务、保障业务,真正实现行稳致远,因此福建农信在风控思想上要转变观念,树立“风险创造价值”的理念和自信,变“风险管理”为“风险服务”,通过统一授信、风险预警、风险计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具,为行社、客户创造“风险服务价值”,实现“共生共荣”。在他看来,要实现风险附加价值,就必须依托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进一步介绍,福建农信一方面夯实自身科技实力,着力搭建全省统一的风险监测、预警、计量、处置平台,另一方面也巧借外部科技力量大胆外拓,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实现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管控。目前,福建农信充分借助福建省政府“金服云”平台开展业务与风控,通过汇聚17类公开政务数据以及企业授权的经营数据和第三方商业数据,整合建成金融数据资源中心,既能精准对接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又能精准对接银行,实现“全流程”风险管控。

“市场是守不住的,不进则退,福建农信不可固守观念,必须主动服务、主动出击。”

“既要跟客户讲感情,又要跟客户讲利益。我们要明白真金白银的利他才是客户最核心的需求,也要谨记农信90年历史发展中的精神传承、鱼水之情的积淀。”

“省联社的管理和服务一定要‘物有所值’,要懂得放权与管理间的平衡之道,管理流程长了、多了,小快灵的优势就没有了。”

“农信长远的发展需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韧劲,要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进一步做深农区、做强郊区、做活市区、做优社区,让基层、客户能切身体会到农信的特别之处。”

……

这位上任还不满半年的“新农信人”正在将市场化与农信体制机制的思维不断融合。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弃旧图新,福建农信的未来将充满期待。然而这份期待或许不止于福建农信,毕竟在全国省联社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之年,这样可以融合股份行与农信特点并游刃有余的底气和思维并不多见。
↓点击图片查看记者专辑↓

本社资深记者尚勤记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只要初心在,纵然有千山万水,也会在脚下流淌成一首醉人的歌。


责编:李金津
责校:王玺
责审:王汉



亲!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